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深圳模式”,为近视防控工作提供创新模式

2021年12月15日,由人民网主办、人民健康承办、中华预防医学会提供学术支持的首届人民健康大会暨2021健康中国创新实践案例总结大会在北京举行。会上,由深圳市眼科医院申报的《科技赋能,深圳南山多部门协作创新学校近视防控体系》荣获「2021 健康中国行动创新实践(多元融合)案例」。

2021年,教育部办公厅等十五部门联合印发《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方案(2021-2025 年)》,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户外活动己被证实是近视防控的有效途径。在此背景下,探寻能够提高学生户外活动时长的近视防控策略成为突破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局限的关键。

深圳市眼科医院(深圳市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中心),于2020年6月制定了《深圳市儿童青少年近视眼防控试点学校创建行动方案》,按照「分批创建,以点带面,全面实施」原则,联合南山区教育局、格瑞大健康智能研究院、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大数据联合实验室,以智能校徽为抓手,抓取学生户外活动时长,配以老师、家长端「视力保app」,辅助以学校、教育体统、卫生系统端「近视防控管理平台」,在南山实验教育集团三所学校率先开展近视防控试点学校创建工作。

智能校徽

项目团队专门开发了一款适用于校园场景的智能校徽,该校徽能够采集紫外线照射时长,通过传感电路采集紫外线强度,获取学生位于室内、室外以及相应时间数据,并根据达标情况进行区别干预,进而通过学校为媒介,形成卫生机构、学校、家长、学生多方协作模式,实现在校、非在校期间的学生活动时长干预及统一管理。

视力保app

智能校徽的使用与监管实现了对近视的一级预防,为更好的实现「家-校-卫」信息对称、联动实施精准干预,项目推出了「视力保app」,以公众号、手机软件的形式对家长,老师开放,功能涵盖智能校徽收集的户外活动时长数据统计及推送,实现智能化数据监测,通过「排名功能」对达标学生正向促进,对不达标学生进行适时提醒,发挥个体特异性「预警」「监测」「干预」功能。

「视力保app」还能针对不同个体进行特异性视力健康推文推送、发布视力健康知识测评等,通过系统整体干预的宣传手段,转变社会、教育部门、学校、学生、家长的观念,让近视防控主体责任方掌握防控知识、技能,让学生掌握健康知识、建立健康理念,继而产生健康行为,将近视防控工作落到实处,让孩子一生受益。

近视防控平台

精准的大样本、大平台、大数据能够为领导决策、专家施策提供重要的依据,项目团队创建了智能检测系统,实现近视筛查数据实时上传,开放了教育局、学校、家长端口查询,多方监测,精准发现存在近视隐患儿童,开展个性化医学干预,为防控近视提供了高效的管理平台。

全国先行

开创近视防控「深圳模式」

一直以来,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儿童青少年的近视防控工作。目前,深圳市近视防控工作已基本形成「政府主导、专家指导、各界参与」的模式。其中,深圳市眼科医院搭建了近视防控大数据平台,构建「一人一档,档随人走」的儿童青少年眼健康档案,学生家长可通过微信小程序,查询学生视力状况,大数据平台覆盖了全市所有中小学生。

据悉,此次近视防控试点项目成效显著,三所近视防控试点学校学生智能校徽佩戴率达 99.45%,每天户外活动 2 小时以上达标率达85.11%,干预一学期后,近视率下降 1.18%,为全市各中小学推广「近视防控日常化」提供了宝贵经验,开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深圳模式」奠定了基础。若该项目推广实施,将不断提升深圳市儿童青少年眼健康水平,并有利于降低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

创新是深圳最大的特点,希望深圳经验、深圳模式能够得到推广,让更多学生受益,助力国家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